成语网

五字成语

  • 踏遍青山人未老

    踏遍青山人未老

    毛泽东诗词《清平乐·会昌》注释和鉴赏,毛泽东诗词《清平乐·会昌①》原文|译文|注释|赏析一九三四年夏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②。踏遍青山人未老③,风景这边独好④。会昌城外高峰,颠连直接东溟⑤。战士指看南粤⑥,更加郁郁葱葱⑦。这首词最早发表在《诗刊》一九五七年一月号。【注释】①会昌,江西东南角的一个县,东

    日期 2025-06-23  阅 11  
  • 何梅协定

    何梅协定

    《何梅协定》,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的卖国协定。1935年5月,日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对华北的统治权,并由东北调动大军入关,以武力威胁。6月初,蒋介石屈服于日本的压力,指使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,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秘密协定,通称《何梅协定》。其主要内容是:取消了国

    日期 2025-06-23  阅 20  
  • 飞觥走斝

    飞觥走斝

    fēigōngzǒujiǎ指宴饮的酒器。元·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三折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,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。”无

    日期 2025-06-23  阅 11  
  • 冰寒于水

    冰寒于水

    bīnghányúshuǐ冰比水冷。指后来居上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荀子《劝学》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”蘧(道愍)始师章(继伯),~。★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·七·南齐》”

    日期 2025-06-23  阅 21  
  • 捕蛇者说

    捕蛇者说

   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,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永州之野产异蛇1,黑质而白章2,触草木尽死,以啮人3,无御之者4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5,可以已大风、挛踠、瘘、疠,6,去死肌7,杀三虫8。其始,太医以王命聚之9,岁赋其二10,募有能捕之者11,当其租入12,永之人争奔走焉13。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。14问之,

    日期 2025-06-23  阅 11  
  • 乘车戴笠

    乘车戴笠

    chéngchēdàilì乘坐,驾;笠斗笠。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。晋·周处《风土记》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;我步行,君乘马,他日相逢君当下。”无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2  
  • 虚有其表

    虚有其表

    虚有其表,发音xūyǒuqíbiǎo释义虚:空;表:表面,外貌。空有好看的外表,实际上不行。指有名无实。出处唐·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嵩既成,上掷其草于地,曰:‘虚有其表耳。’”示例表面看上去他挺精明的,可实际上却是虚有其表,什么事也办不好。近义词徒有虚名秀而不实有名无实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20  
  • 江城子苏轼

    江城子苏轼

    苏轼《江城子》,苏轼《江城子》苏轼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①。不思量。自难忘。千里孤坟、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夜来幽梦忽还乡。小轩窗。正梳妆。相顾无言、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断肠处,明月夜,短松冈②。注释①十年:苏轼妻王弗治平二年(1065)五月卒于京师,到熙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21  
  • 打草惊蛇

    打草惊蛇

    dǎcǎojīngshé打草惊了草里的蛇。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◇多比喻做法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宋·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王鲁为当涂宰,颇以资产为务,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。鲁乃判曰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空自去~”,倒吃他做了手脚,却是不好。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十九回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9  
  • 土木形骸

    土木形骸

    土木形骸,发音tǔmùxínghái释义形骸:指人的形体。形体象土木一样。比喻人的本来面目,不加修饰。出处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刘伶身长六尺,貌甚丑悴,而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。”示例处俊姿约素,土木形骸,然临事敢言。(《新唐书·郝处俊传》)..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9  
  • 立春的名言名句

    立春的名言名句

    有关于立春的名言名句集锦,春度春归无限春,今朝方始觉成人。从今克己应犹及,愿与梅花俱自新。————(中国)唐·卢仝《人日立春》玄象泰阶平,佳气山川秀。————(中国)唐·皇甫冉《东郊迎春》注:“元象”,岁初气象。共欢新故岁,迎送一宵中。————(中国)唐·李世民《守岁》暖日映山调正气,东风入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1  
  •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

   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

    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。,【注释】选自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。染乎世情:受到社会风尚的影响。世情,指社会现实生活内容。系乎时序:与时代的发展相联系。【赏析】这是南朝梁刘勰关于诗文发展的一个观点。他在文学理论著作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中说: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。”意思说: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20  
  • 隐鳞戢翼

    隐鳞戢翼

    隐鳞戢翼,拼音yǐnlínjíyì注音一ㄣˇㄌ一ㄣˊㄐ一ˊ一ˋ解释龙隐匿鳞甲,凤收敛翅膀。比喻贤者隐居待时。出处南朝·梁·任昉《宣德皇后令》:“在昔晦明,隐鳞戢翼。”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感情隐鳞戢翼是中性词。繁体隱鱗戢翼近义隐鳞戢羽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1  
  •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

   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

    怒潮壮观天下无,钱塘潮,又被人们称为“怒潮”。由于天体引力和钱塘江特殊的河口地势,形成了这一潮汐景致。南宋词人周密说:“浙江之潮,天下之伟观也”,“方其远出海门,仅如银线;既而渐近,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,大声如雷霆,震撼激射,吞天沃日,势极雄豪。”八月十八潮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20  
  • 不知秋思在谁家

    不知秋思在谁家

    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在谁家,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在谁家”的意思,全诗,出处,解释,赏析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在谁家”是关于描写“场景记叙·中秋”类的诗句。两句诗是写中秋月夜的名句,得以广泛的流传。诗意是:今夜中秋朗月如此晶莹明彻,普天下人谁不举头仰望。该有多少不得与亲戚友朋相聚合的人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0  
  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

  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

   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拼音jǐsuǒbùyù,wùshīyúrén注音ㄐ一ˇㄙㄨㄛˇㄅㄨˋㄩˋ,ㄨˋㄕㄩˊㄖㄣˊ解释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出处先秦孔子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’”例子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是儒家恕道的核心。正音“施”,不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0  
  • 忍耐的名言

    忍耐的名言

    有关于忍耐的名言名句大全,有忍,其乃有济;有容,德乃大。——《书·君陈》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金以刚折,水以柔全。——[晋]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君子之所取者远,则必有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0  
  • 好好先生文言文

    好好先生文言文

    《好好先生》,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,与人语,美恶皆言好。有人问徽安否,答曰:“好”。有人自陈子死,答曰:“大好。”妻责之曰:“人以君有德,故此相告,何闻人子死,反亦言好?”徽曰:“如卿之言亦大好。”今人称“好好先生”,本此。(《古今谭概》)赏析人生的悲哀莫过于不被人理解了!一些人(往往是杰出人物)因此

    日期 2025-06-22  阅 10  
  • 妹喜

    妹喜

    妹喜的读音妹喜的意思,妹喜的词语拼音"˃拼音读音:[mèixǐ]汉字注音:ㄇㄟˋㄒㄧˇ简繁字形:是否常用:否“妹喜”的意思基本解释辞典解释妹喜mèixǐㄇㄟˋㄒㄧˇ人名。夏桀的妃子。桀伐有施国,有施国以妹喜嫁之,貌美而无德行,桀很宠幸她,凡事言听计从,昏乱失道,终于

    日期 2025-06-21  阅 10  
  • 充耳不闻的意思

    充耳不闻的意思

    充耳不闻,拼音chōngěrbùwén注音ㄔㄨㄥㄦˇㄅㄨˋㄨㄣˊ解释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出处清李渔《奈何天闹封》:“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”例子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,一面出了告示,按户收起捐来。(清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九回)正音“

    日期 2025-06-21  阅 11  
首页 上一页  5  6  7  8  9  10  11  12  13  14  15  16  17  18  19  20  21  22  23  24    尾页